许多艺术候选人可能想申请北京交通大学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要申请什么北京交通大学具体艺术类专业有哪些。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专业包括设计等,具体和完整的艺术产业见下文。

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专业有哪些
北京交通大学现在开设艺术专业,设计专业具体名单如下: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备注 | 专业学费 |
---|
1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10000元/年 |
注:由于专业设置可能会变动,正式填报时需要以学校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
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专业文化分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序号 | 省份 | 专业名称 | 专业备注 | 考试类型 | 录取最低分 |
---|
1 | 天津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595.8 |
2 | 吉林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564.45 |
3 | 辽宁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565.9 |
4 | 广东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13.25 |
5 | 河南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33.65 |
6 | 湖南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63.95 |
7 | 内蒙古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469.0 |
8 | 河北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39.65 |
9 | 内蒙古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469.0 |
10 | 山东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22.1 |
11 | 河北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113.75 |
12 | 广东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13.25 |
13 | 北京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39.65 |
14 | 四川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518.0 |
15 | 辽宁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529.42 |
16 | 浙江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571.2 |
17 | 湖南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63.95 |
18 | 黑龙江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校考 | 440.45 |
19 | 四川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统考 | 518.0 |
多于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专业文化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依据往年数据,仅供参考!
北京交通大学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它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全国首批设有研究生院的博士生、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全国首批认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7年,学校正式迈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聚焦优势特色学科,着力打造“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三大源泉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它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学堂,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这是中国现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源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科学校、唐山工业学院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公司更名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毛毅晋升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取消,京唐两书院独立,学校更名为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校名“北方交通大学”。2000年并入北京电力学院,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学校名称。该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始人刘汉、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的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部铁路运输专着作者金世轩、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学科奠基人徐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杨如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及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首席检察官项哲军,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人曾在学校任教。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专业有哪些,希望对艺术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但在填写申请表选择专业时,它还应该基于候选人的兴趣和爱好、专业就业前景及其他申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