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当时白居易十六岁。以下是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人,后迁下邽。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当时白居易十六岁。此诗是准备科举考试的习作,按当时考试的规定,凡是已经限定内容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其作法与咏物诗类似。
相传,白居易十六岁这一年来到京城长安,当时准备考试的士子都要拜谒名士为自己延誉,于是白居易也以诗作投献给当时的大诗人顾况。顾况见他太年轻,就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但打开诗集看到第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禁感叹说:“能作出这样的诗,住在哪里都很容易了。”白居易由此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