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正文

2024高考作文解读 不同考卷作文设计思路

文/徐慧琪2024/6/11 8:35:03

2024年高考3道论述题精挑细选的材料,布局合理。考试题目简洁明了,不要为复习主题的目的设置门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生活经历或社会问题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写作,助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4高考作文解读 不同考卷作文设计思路

2024年全国高考试卷A作文及解读

问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60分)

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避免冲突。实际上,只有真诚的沟通,才能有真正的相遇。

这会引发你什么联想和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意图,明确风格,定制标题;不要重复同样的事情,没有抄袭;请勿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理念:

本题选择了高中生常见的话题“相处”和“相遇”,根据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构建作文素材,我希望这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或真实感受。

“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相处”,预设构图素材是前提,这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多数青少年都曾对此感到困惑、使困惑。“我们不想表达自己以避免冲突”,这是青少年在“学习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现象,“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成为封闭型人格形成的起点,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材料最后提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真诚的沟通,才能有真正的相遇”,不要回避冲突和分歧,充分表达自己,坦诚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和其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材质三层上下文,环环相扣,一口气完成。“真正的相遇”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也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意味着你和我之间,无恩怨,无所不谈,一起成长。

材料是意见陈述,无限的情景任务,这为考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思考他们的写作。考生可以重点关注这个话题,针对三个级别的上下文,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以及观察到的相应社会现象,分析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考生可以思考整个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前提可以是、现象、答案作为论证的基础,你也可以围绕其中的关键词浓缩你的观点。并用“相处”和“真实的相遇”、“冲突”与“沟通”、“坦诚沟通”与“真实相遇”等组合思维,你也可以写一些符合问题含义的东西、好而有思想的文章。如果考生选择“相处”、“相遇”、“坦诚沟通”等话题,适合组成材料的含量,选择一个现象、一个故事、写一篇关于经历的真实而情感的叙述,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2024年高考新课程标准卷一的作文与解读

问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问题得到快速解答。所以,我们的问题会更少吗?

上述材料引发了您什么联想和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意图,明确风格,定制标题;不要重复同样的事情,没有抄袭;请勿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理念:

这道题的材料由两个句子组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答。”,聚焦大家都知道、时时发生的普遍现象,在科技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进行“优柔寡断的寻找”;“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材料以一个问题结束,结合指导方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想法?”?“可以被看见,这个问题不仅限于要求候选人对问题本身回答“是”或“否”,重点在于考生的“联想与思考”。标题文字简洁,明确方向,考试并不难;发人深省的话题,寓意丰富,写作时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推测性,候选人需要考虑的维度有很多:例如“多与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问题得到快速解答,但人类仍在思考,随着老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推动人类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又比如“浅与深”的问题,最容易使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得到答案,经常出现知识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开放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但直接接入互联网比较困难人工智能找到答案。“浅层问题”的快速解决将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深层问题”。又比如“得与失”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答时,人类会习惯让机器思考吗?缺乏知识积累过程和问题探索过程,人们会越来越失去提问的能力吗?表面的“问题”越来越少,但潜在的“问题”会更严重吗?

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能够充分展示某一主题,深刻揭示一个现象,你甚至可以从更乐观、更积极的角度想象未来科技的发展。回应时代问题的议论文、一篇独特的叙事文章、一篇真诚的抒情散文,都是适合这个问题的表达方式。

2024年高考新课程标准第二卷撰写与解读

问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60分)

我提到的这份现代阅读试卷,许久,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宇航员们的目光转向了遥远的深空……

就像人类的太空之旅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走向未知。

这会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意图,明确风格,定制标题;不要重复同样的事情,没有抄袭;请勿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理念:

本题介绍了本试卷中阅读材料中的相关论文主题。与本试卷相关的作文材料 现代阅读 I,主要以材料三为主,还有材质二,并使用“太空之旅”一词来指代材料一,展示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作文材料的最后一句是“就像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探索未知。”,将人类探索的伟大旅程带回到考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关键词“到达未知”,既包括“到达未知领域”之前的探索过程,充满艰辛,充满期待;也蕴含着“到达未知境界”后永不停止的渴望,充满信心,渴望再次踏上旅程。与此刻考场内考生的情况不谋而合。

候选人意向论文,对“航天精神”的歌颂不能停止,但回到“我们每个人”的语境,打造“抵达未知”的太空之旅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新观察维度。成长的艰辛与快乐、对人生新起点的憧憬和期待,都是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的焦点。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未知”背后的“不确定性”,让探索变得有趣,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想象,促使我们思考,由此,候选人可以展开深刻的讨论和独特的视角。考生是否能以日常学习生活的成长进步为切入点,写出生动的图像、真挚的情感叙述,写出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究精神”,它们都符合作文的命题。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