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是入伏,也不是入伏的第一天。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长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小暑节气的到来表示夏季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并没有到最热。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之间。

小暑是不是入伏第一天
小暑不是入伏,也不是入伏的第一天。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长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小暑节气的到来表示夏季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并没有到最热。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之间。
一般小暑之后3-10天内入伏,每年时间都不一样。小暑为小热,还没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季节,江淮流域梅雨接近尾声,炎夏逐渐,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三省进到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录我国的热带气旋逐渐增加。
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一候是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是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是指,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2023小暑后多少天入伏
2023年小暑是7月7日,而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因此从小暑到入伏要过5天时间。“初伏”又叫入伏、头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个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因此夏至节气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2023年夏至节气要在6月21日,故初伏天是从7月16日开始。
三伏天的气候的特点是高温,低气压,高湿度和低风力。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由于盛夏的白天比夜里更久,因此阳光照耀时间更久。地表层吸收的热量远高于开支,这会提升每日在地面堆积热量,而且温度不断升高。
三伏期内,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顶峰。而夏天下雨许多,空气湿度高,水热容会比干燥气体大很多,因此夏天容易出现闷热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