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点评

>

正文

中国药科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文/丁飞2023/7/9 12:34:50

中国药科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基本上是全国第一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大学。(笔记:2021年起,江苏省第一批本科生、两个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不区分中国药科大学是一级还是二级,文凭上只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中国药科大学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是一个悠久的历史、特色鲜明、优良的学风、教育部直属,在医药行业享有盛誉、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是我国第一批医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

历史

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药学院(四年),成立于193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院。早些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首次迁至汉口,搬迁至重庆,强化学习,滋养精华。1946年迁回南京。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与苏州大学药学专业系并入学校,华东药学院成立。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中国药科大学成立。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百强高校行列。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划转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学院整体并入学校。2017年9月,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行列。

80多年,中国药科大学秉承“专业助群”的校训精神,为“培养药学精英、普惠医学的研究与开发、以“贡献幸福生活”为使命,坚持“学术第一”、老师和学生、“共生、共赢”的理念,弘扬医药为民,荣誉学校、报效国家,努力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药学高等院校”。仁慈,真诚地做每一件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独特的学校治理特色,现已发展成为药学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969人,其中本科生11,576人、5839名研究生、489名外国学生、65名预科生。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多亩。建筑面积近6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管理区28个.70,000平方米,图书馆区3.40,000平方米,学生宿舍区22.8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10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超过百万册。

学院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云集众多知名医药专家。在职教学人员17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74人。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人员占91人.5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0人,472个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以及一大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团队21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主要的

药学院、药店、生物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药店、中药博士后流动站2个,可接收24个专业博士后人员。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微生物学与生化药剂学、药理学等6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和建设点,中药化学二级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药店、生物学学科获批立项“江苏大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三期建设。化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致力于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系统,到药房、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导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影响力逐年大幅提升。在教育部历次国家级学科评估中,药店、中药学学科排名始终名列前茅。中药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国家级学科评估中,药房 A+。2021 年 5 月,我校药理毒理、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材料科学5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世界前1%,其中药理学、毒理学位居全球前1‰(万分之三),世界排名第28位、亚洲第一大学。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我校药理毒理学学科排名全球第15位、亚洲第一。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按学科排名,我校药物化学学科排名世界第三。2020年软科学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我们学校的药房、中药学学科位居中国第一、2号,全部进入“中国顶尖学科”。

学校由16个系组成,现有本科专业31个(班)。药店、药店、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临床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药店、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和生物制药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海洋药学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店、药店、生物制药、药物制剂与药事管理专业被评为“十三五”江苏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药店、中医、生物工程、工商管理、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药店、药物制剂、药店、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临床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商业管理、药学管理、英语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目前已有21个专业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建设项目或荣誉,占招生专业总数的81%。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药店、临床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认证。

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坚持“两手抓”、辛苦的手”。2019年以来,年科研经费近5亿元。学校建有“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与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4个技术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了化学、中药、生物医药三大领域科研平台全覆盖,为各类新药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2010年成立“药物科学研究所”,创新品种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全方位支持人才队伍建设。最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300篇,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项目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获批主持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6项,其中重点研发项目3项,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22项目获批,资金总额高达 4.4亿元,其中意义重大的、31个重点优秀人才项目。

教学成果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旨在培养德、智、体、艺、工全面发展的医药行业人才,全面服务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荣誉教育体系,推进融合知识、药学人才培养改革与能力与素质融合的“四新”建设,取得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成果。2000年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四年一届)、二等奖9名,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学院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药学会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全国药学继续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会药学学科组组长单位,积极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价、服务功能,建设一流药学专业、一流课程,培养一流药学师资、尖子生,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药学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教育强国。

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典范。最近几年,14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其中6门在线一流课程)、3门一流线下课程、4门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级课程1门)、2门国家级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国家精品公开课10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3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50门江苏省精品课程/在线公开课,江苏省课程思想政治示范课3。主编国家级优质普通高等教育教材2部,入选全国41种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优质课程资源、教材及实践教学体系全国各药学院学习。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首批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资助的高校之一,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普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5个,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57个校外实习基地,校级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均为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重视论文质量,连续六年全国博士论文抽检合格率100%,连续荣获“全国优秀中医博士学位论文”(第一、二届每年仅评选十篇)。在江苏省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评审中,我校硕士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率名列前茅,“十三五”期间14篇优秀博士论文入选江苏省,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3篇,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论文7篇。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获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2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2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5项;积极推进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4个药学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搭建研究生在线教学平台,2020年35个建筑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树立优秀导师典范,开展“豪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最近几年,学校依托实习基地建设,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4个基地被评为国家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以海外基地建设为核心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相关培训经历引领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学校打造医学领域高端智库,成立“国家药品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为国家医药政策和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伟院士担任中心主任。以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联合成立“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药品监管研究基地”,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共建“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牵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十三五”期间,新成立的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研究院、日照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基地、重庆中国药科大学研究院、江宁药谷等学校、校企创新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现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协同创新联合研发基地”,江苏恒瑞药业有限公司、南京盛和药业有限公司先后入驻基地,实现“企业进大学”、“服务进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转型。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学校附属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共建临床学院,实现了医学的深度融合,打破早期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之间的转化障碍。

最近几年,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先后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70余个,成立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地方科研院所与其他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协作体系的有机结合。“十二五”以来,学校已为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4000余项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服务,项目总金额超23亿元,其中,单项合同造价超百万元的技术合同334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2项、20个新药临床批件;授权发明专利896项,82项专利转化,总金额最多8个.98亿,其中单项合同资金超亿元的专利转化项目4个,转化专利15项,单项合同费用超千万元。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等荣誉。盐酸冠复A、小程序、依达拉奉、银杏内酯注射液、伊立替康、长春瑞宾、瀛泰清等1000余个新药及仿制药,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2000亿元,成为推动民族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确定陕西省安康市镇平县定点扶贫学校。学校紧紧围绕镇平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纪律性、人才、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整体布局,推动重大项目实施,“三产融合”战略规划初步实现,带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帮助镇平县2018年在安康市率先实现全县脱贫,2020年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双清”。我校连续三年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评估中被认定为“良好”(最高等级),学校扶贫产业项目连续五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十大典型项目”之一。

国际交流

学校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的学校、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基地。最近几年,学校国际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学生素质稳步提高,建立了留学生“本-硕士-博士”全英文教学体系,为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博士学位、掌握、千余名本科生和访问学生。学校先后与美国合作、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73所学校及科研机构签署校际学术交流协议,与德国相同、法国、与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与台湾大学等一批港澳台高水平院校密切合作。

学校先后与天普大学合作、德雷塞尔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开设本硕连读项目;密歇根大学、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启动本科双学位学生培养项目;南加州大学、罗格斯大学、圣约瑟夫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莱顿大学、日本长崎大学启动访问或本科生实习项目;与美国太平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作为“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联盟大学与美国多所州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现在,学校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的前三批药学专业已全部顺利毕业,90%以上学生继续出国留学,部分学生被伦敦大学学院录取、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录取。学校与曼彻斯特大学联合举办的临床药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将于2021年入学。

2011年,学校聘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药理学家路易斯·伊格纳罗.Ignarro)名誉教授,并合作建立了 Ignaro 工作站。最近几年,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olf Zinkernagel先后受邀、费里德·穆拉德 (Ferid Murad),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布鲁斯·博伊特勒 (Bruce Beutler),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Arieh Watshel,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亚伦·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2004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Dan Shechtman)、1987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马里·莱恩、巴里·J·马歇尔教授,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da E Yonath博士、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学校领先 沉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成立中美药学院联盟。学校“中美联合先进药物研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美医学前沿人才培养项目”、“中法纳米医学双博士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生物统计与生物医学大数据”,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批准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2016年,受国际药联、中国药学会委托,学校举办“全球药学教育大会”,向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展示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经验。2018年,学校举办首届国际药学院发展论坛,邀请40多位世界顶级药学院院长“巅峰剑”,携手探索药学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讨国际制药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之下,学校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谋划构建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坚定不移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据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充满社会责任,深受雇主青睐。我们的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率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始终名列前茅。本科出国留学率、优质单位就业率、专业比赛、就业满意度等就业质量指标优势明显,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多次荣获省级荣誉,接受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专题报道。

80多年,我校已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10万余人,大量的学术支柱、行业领袖和政治精英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先后培养了10名院士和一批药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比如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一代中医领域大师,叶巨全 著名中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学药品、药物化学创始人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彭思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药材显微鉴定奠基人,徐国军 著名生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医药行业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开拓者之一,沈嘉祥,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军,著名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胡志必,著名中药生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代动力学家王光吉;德国科学院院士,莱莫德;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景熙成功研发3项重大创新药物;著名生药学、本草学家谢宗万;我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的先行者之一,著名药理学家廖庆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剂师,刘国杰,著名药剂师;我国药物分析学科主要倡导者,安登奎,著名医药分析师等。

发展计划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呼唤新行动。2019年,学校召开第十次党代表大会,进一步确立了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到2026年,即建校90周年),为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奠定基础;第二步(2026年至2036年),即建校100周年),迈入世界一流药学特色研究型大学行列;第三步(2036年至本世纪中叶),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建设具有药学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当前的,学校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各位医学大师正以朝气蓬勃、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奋力拼搏,向建设世界一流药学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不懈努力,谱写全民健康新篇章。

上述编辑整理了多少本中国药科大学的书籍?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