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面向广东本科生批量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肇庆学院是一所本科大学。(笔记:2018年以来,广东一批本科生、两个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未将肇庆学院列为一二,文凭上只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肇庆学院简介
肇庆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成立于1970年,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学校位于哪里,与星湖山水遥相呼应,充满美丽,堪称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办学五十年,肇庆学院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从小到大的文章、华章由弱到强,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人,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背景的融合,扎根于当地学校。Yoyo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巨变,沉淀独特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多年的辉煌。正是因为西江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熏陶下,肇庆学院歌声不断、执着的追求,踏上了一条曲折通达的发展道路。学校努力工作、追求卓越,凝结了“以生活为本”、品质立校,学术发展、崇尚技能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贤、明智的、学到了、“做就做”校训,传承“团结、锐意进取、实际的、“创新”是肇庆学院的人文精神,致力于规模拓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实现规模化、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成果显着。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大学、国家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无烟单位、肇庆市森林学校等称号。
引进优秀教师,增强核心力量。肇庆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区)开放(注:不含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600余名大师联合培养。现有教学机构19个,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教职员工近170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5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400余人,双聘院士1人,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受聘在学校任教的学者、研究职位。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为企业选派教师近300名、行业接受培训、在职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简洁的学科特征,推进专业建设。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律、教育学、文学、历史、科学、工程、农艺学、管理、艺术等十个学科,大力推进省市共建学科建设和“做强做强”推进计划,有市级重点学科14个,其中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机械工程学科为珠江学者岗位学科;教育、数字信息、艺术学三个学科被推荐为“新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按照《做一名优秀新教师》、强化新工程、提升新文科、“发展农业新科学”的建设思路,学校开设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13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9个省级以上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5项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汉语言文学、化学专业完成二级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准入考试工作。2021年7月26日,学校被教育部公布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数字信息、艺术等三个学位点成为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
强化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成果。学校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和星湖校区,总面积1200余亩。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3亿元,纸质藏书约180万册,108万种电子书,纸质报刊近1200种,33个中外文献数据库。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门户平台、OA办公系统、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较高,严格的教学管理,教授、医生们在教学第一线教导学生;学校大力倡导和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项目。2019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邀请我校参加,振兴广东教师教育简介、推进“新师范学校”建设的经验和亮点。2020年9月,教育部网站发布我校为地方师范大学,勇当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文章。2020年11月,我校乡村教师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被教育部称为“肇庆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拥有数十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0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近700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获新华社报道,学校荣获广东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集体典型经验奖,学校就业指导课程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突出协同创新,加强产教融合。学校以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为驱动,聚合项、人才与资金,打造创新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智库,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学校拥有省市级科研平台30个,肇庆协创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筹建、肇庆高新区创新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智库,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服务平台(肇庆学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肇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约公共服务平台、肇庆学院重要基础零部件产业服务平台、肇庆环保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肇庆学院高端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固废综合利用装备及其应用技术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注服务肇庆新能源汽车、先进设备、节能环保、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发展,为当地环保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对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持续加大。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创客空间,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双聘院士傅廷栋在我校牵头建设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广东)示范基地和西江流域油菜实验基地;农业部广东省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成立;“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农业农村部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省农科院植保所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西江实验室病虫害防治研究,共同完成《西江实验室绿色植保技术与投入研究所建设方案》等重大文件,联合申报省科技厅专项实验室项目并通过答辩。获批我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广佛肇(怀集)合作区管委会签约共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电子信息工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工业学校。依托“中国砚都”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全力打造工艺品、产品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公主丝画”团队已获得150多项专利及版权保护,被选为G20峰会国礼,同时被选为赠送60多个国家驻广州总领馆的特别礼物,是“肇庆文化创意领军品牌”。
建设校园文化,建立特色品牌。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文化、体育、艺术比赛,并屡获殊荣。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在广东省大学生美术作品展等比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省级一等奖数千项;在广东省第八次会议上、在第九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奖牌总数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是“广东大学与西藏林芝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参与高校之一,2017年以来,已派出7批48名学生赴西藏墨脱支教,以爱心和奉献继续支持西方教育之火。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广东大学艺术设计双年展、全国青年漆画展等国家级、省教师双年展等展览入选、荣获30多个奖项,其中5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人荣获铜奖(广东省唯一获奖),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艺术成就。学校合唱团荣获“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歌唱活动”合唱组银奖。学校获批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获中宣部嘉奖19次、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入选共青团广东省第一批“青年创业空间”孵化中心示范点、广东省学生工作坊——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工作联络站。学校团委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确定为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多次荣获广东省高校共青团先进单位。最近几年,学校涌现出多名全国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如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联谊会、全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体支部????、全国百强理论学习社团、大学生百强理论文章、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优秀基层项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
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党建和思想政治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瞄准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注重团队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以卓越成就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上述编辑编着的肇庆学院有多少本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