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接触广播的同学,总觉得我播的新闻“不是那样的”,其实从广义上来说,这就是缺乏“新闻意识”。我经常听到很多类似的抱怨,说他永远找不到新闻的感觉,不管练了多少稿子,《新闻联播》看了多久了,还不满意。不用担心,今天跟大家聊聊“新闻感”。

什么是“新闻感”
其实简单来说,当你播报新闻时,新闻意识的作用,是让你出现的声音,至少听起来应该像“广播新闻”,而不是读散文,只要这样做,具备最基本的“新闻嗅觉”。
对“新闻意识”的误解
也许你有疑问,我有一种“疑难杂症”的新闻感觉,这么多年都无法解决,就用你的一句话概括了?不要着急,不要着急,对“新闻意识”的理解,其实还有很多深奥的奥秘。
齐岳老师教我们:“广播有三戒,一种放弃自我表达的行为、第二环:做你想做的事、三戒是一样的。”在播报新闻的同时,这些禁忌我们要时刻注意,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闻感”而刻意表达自己、语气流畅,喉咙压力均匀。
因为前者可能会对你的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虽然后者会让你的声音听起来更有力量,但可能会引起声带小结病变。同时,播报新闻时,不得刻意模仿某种固定的播音、朗读语气,因为任何新闻都有不同的内涵,需要不同的阅读状态来执行,永远不要让所有新闻都以同样的方式处理。
如何培养“新闻嗅觉”
消除以上误会后,正确有效的练习方法有哪些,大大增强您的新闻感?
听
音乐专业考核中有一项叫做“视唱练耳”,练习的目的是“先听后理解”,重新表达原则。这与新闻广播的研究类似。通常,多听央视、央视新闻,培养语感。可以采用“同步阅读”、“录音对比”的训练方法,逐渐了解示范播音的语气、说话速度、口音和其他特征,找出自己的缺点,提升。
写
进行一些新闻采访和写作训练。播音员首先是记者,我们也必须像记者一样对新闻敏感,必须具备新闻发现、提炼、采写能力;学会“写新闻”,当我们阅读新闻时,我们自然会站在撰写新闻的记者的角度,找出作者使用的每个单词、句子意图,应该添加哪些词,哪些词是必要的,哪些短语具有想要表达的内在目的,了解了这些,当我们安排新闻时断时续的口音时,就会事半功倍。
理解
这里的“了解”是指了解某条新闻的背景、以及它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内心语言。任何一条新闻都具有“新鲜”和“真实”的特点,在读的时候,除了首先弄清楚“具体说了什么?”,你还应该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成为一条新闻?”、“它的播出到底想让观众明白什么?”。多关注世界大事,分析热点问题,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不断提高综合新闻素养。这同时使用了嘴和大脑,勤于积累,积累却收效甚微,新闻播音的“新闻感”自然而然产生。
解释
这里的“讲”是指“讲新闻”。消息,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一个新事件的书面表达,自从作为一个事件,阅读时我们首先要注意的事情,只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在语言表达上,首先要有真实感,你必须把稿件中的新闻事件加工成你所听到和亲眼目睹的真实事件,避免与你无关的事情、冷漠冷漠。二、要有新鲜感,让观众明显感觉到播音员正在报道他们关心或感兴趣的最新新闻,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满足他们求新的欲望。三、要有节奏感,主要表现为“突出重点”,干净整洁、不要马虎、没有发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