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的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形容准备战斗。具体含义是:厉兵秣马这个典故阐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涵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
厉兵秣马的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马,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形容准备战斗。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作战或比赛。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
关于厉兵秣马的造句如下:
1、其时,刘备正励兵秣马,准备进攻中原,得知情报,忙请诸葛亮商议对策。
2、然陆族励兵秣马未解族长之争,反生四邻之疑,于是乎,一域之内,人心惶惶,怨声载道,舞刀弄枪竟蔚然成风。
3、刘彻励精图治,励兵秣马,终派大将霍去病统军西征,尽创休屠,在休屠城以南之地,修建姑臧城,囤积重兵,成为军事重镇。
厉兵秣马的含义
厉兵秣马,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也作“秣马厉兵”“砺戈秣马”。
这则成语意思是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做好战备,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厉兵秣马这个典故阐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涵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弦高只是郑国一个以买卖为生的普通商人,但当他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毫不犹豫地冒着破产和被识破而杀头的双重危险,把自己用来做生意的牲畜送给秦军,拖延秦军进攻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