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正文

教育部曾明确叫停在家上学 具体是怎么回事

文/王蕾2024/3/16 17:31:03

最近,前中国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威在家教育双胞胎女儿,引发热议.据悉,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明确叫停“在家上学”和“民办学校”教育,强调不融入社会的个人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教育部曾明确叫停在家上学

教育部已明确如果停止在家上学将会发生什么

最近,“原来的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 2016 年左右就出现了,“国学热”兴起,不少家长安排孩子辍学转入“民办学校”。当时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6000人实行在家上学,约5万名家长有兴趣尝试这种教育模式。

此事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关注“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接受教育的学生,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实需要推迟学业的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县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延迟学习只有在获得批准后才能进行,不得擅自以家庭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据悉,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停止“在家上学”和“民办学校”教育。

并且在法律层面,《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对所有适龄儿童统一实行义务教育、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护的公益事业。同时,“学龄儿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未成年人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教育部为何叫停在家上学

最近,教育部再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教育模式,强调不融入社会的个人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此举旨在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在家上学”作为一种非传统教育模式,近年来在一些家长中悄然兴起。在此模式下,孩子通常在家接受教育,不和同龄人一起上学,缺乏与社会的直接接触。然而,教育部指出,虽然这种教育模式看似为孩子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但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机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机会。

教育部强调,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滋养和培养。如果一个人不融入社会,会失去与同伴共同成长的能力、交流想法的机会,也会有学习社会规则的损失、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平台。长此以往,当这样的人面临社会竞争和挑战时,常常显得无能为力,甚至可能被整个社会淘汰。

为此,教育部呼吁家长理性看待“在家上学”利弊,从孩子长远发展出发,为他们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能够充分融入社会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学生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的机会。

还,教育部还表示将加强对“在家上学”现象的监管,防止成为非法办学、非法教育的滋生地。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损害学生权益的行为,将依法调查处理。

简而言之,教育部此举旨在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看待教育问题,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我们期待未来的教育实践,可以形成更加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模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护。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