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点评

>

正文

西北民族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文/陈晨2023/7/3 17:21:40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第一批招生和第二批招生双双,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流大学还是二流大学尚不清楚。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未将西北民族大学列为一二,文凭上只有本科和专科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政委员会,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有学士学位、掌握、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始建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设西藏问题研究班和藏族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系,1950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有2个校区、附属医院1所,现有23个教学单位、3个独立科研机构,拥有各类图书及电子书超过401万册、博物馆藏文物3381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约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约38亿元。

建校70周年,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好去处”、有用、停留、可靠的、干得好”专家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已培养各类人才17万余人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涵盖11个学科类别,拥有73个本科专业,覆盖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招生。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900余人,拥有“国家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名,1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全国劳动模范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4 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扶持计划”,突出贡献专家6名,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14人,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候选人27人,教学教师3名(国家民委),4名青年教学标兵;甘肃省8个教学团队,2个基础研究创新群体,11名领军人才,优秀专家6名,宣传文化系统“四批”4名人才,5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555”创新工程人才候选人6名,“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学教师2名(甘肃省),“园丁奖”8人,47名青年教师成就奖。

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包含11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16个。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民族学被认为是一门强势学科,华文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国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被确定为特色学科。拥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跨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的资格、博士生资格。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优秀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4个国家级特产,14个省级特色专业,国家一级专业施工场地2个、12个省级一级专业施工场地;全国优秀视频公开课2期,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拥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1 甘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北民族大学装配式建筑与节能建筑材料研究所”获批甘肃省新型研发机构。

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民族宗教理论研究基地,2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甘肃2所高校新智库及“丝路信息港大数据研究中心”、“丝路信息港中国-中亚西亚研究院”。学校是“甘肃国家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民族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

自2001年起,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67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2项、“863”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招标项目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精学”与国史专项研究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20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71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项194项。学校研制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荣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Windows平台、《文字处理软件及藏文网站》荣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归还出版,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的又一里程碑。经过学校三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包括藏族、蒙、土族等多民族、三册共30册多种语言(16,每卷约600页,共约2500万字)学术著作《格萨尔文库》2018年11月出版。

学校出版《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中文版)、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自然科学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核心期刊(AMI)、抄袭报纸材料的全国人大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欢的优秀干板期刊,被学术界誉为西北地区学术研究期刊“一点”(《敦煌学》)、前线(“丝绸之路”)、《一面》(《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民族地区民族语言版十佳期刊。

学校参加“三区三州”、武陵山区、甘肃省临潭县等地脱贫攻坚,2018年甘肃省扶贫帮扶工作考核获“优秀”。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学校师生接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多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试点单位,民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甘肃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学校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依托民族地区设立的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开展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工作,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学校全面推进、多层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领域,合理的建筑结构、丰富的物品、打造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先后与美国、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选派优秀师生出国开展科研合作、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秉承“高端引领、整体进步、根据主题、构建系统的概念,引进国外(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大学、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与交流。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西北办学,弘扬“黄土地”“黄河”特色、与“朴实无华,甘愿贫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激流,不屈不挠,西北民族大学精神,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高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典范、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写下争创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好笔,谱写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新篇章,为了培育和担当“中华民族大家庭”,为“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上面小编整理的西北民族大学有多少个是一两个?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