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红河学院是第二所大学。(2017年起,云南省将第二批本科课程和第三批本科课程合并为新的第二批本科课程,留住一批本科生,第三批本科课程取消)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没有区分红河学院是一级还是二级,文凭上只有本科和专科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红河学院简介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学院,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红河学院由蒙自师范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是云南省一所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省级管理系统。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秉承“博源有名”的办学宗旨,“开拓弘毅”、“真理至真”的校训,“学习有价值、有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主义程度更高、国际化本土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培养目标定位和“本地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国籍、全球化、以应用为导向”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最靠近边境的大学之一,红河学院依托地理优势,通过引入、积极实践走出去,以“民族大学”新理念打造边疆高等教育新高地。
最近几年,红河学院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根据当地社会发展、产业振兴、技术进步的需要,坚持学校本土定位、人才培养面向应用、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专业定位 行业思维,不断丰富应用型大学内涵,2014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试点高校”,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支持学校产教融合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型大学。 ;2017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166余亩,建筑面积33.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室18.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45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9560.0100万,图书馆馆藏 100.780,000册。红河学院现有教职工923人,其中专任教师68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9人、副高级职称18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90人,现有博士生84人,二级教授6人,享受“全民贴纸”、“保存贴纸”、“省突发”专家9人,84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双师双能”教师139名。学校设有14个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聘、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75人。
主要的:学校开设6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于文中、历史、法律、原因、工作、农业、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大学科门类,32个专业班,多学科交叉的本科专业体系已形成。学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凸显地域特色的专业人才。部分学科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注册的地区性和国家级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省级硕士专业建设支持项目3项,校级立项支持(省备案)硕士学位建设学科3个,优势特色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7个校级建设学科,7个校级培训学科,7个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国家级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小语种省级重点专业2个,为GMS国家设立5个东南亚语言本科专业,2个省级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体,1个省级实验实践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东南亚南亚语言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人才发展:学校紧密结合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为当地培养合格人才。学校成立以来,已交付 4 个位置.30,000名毕业生。升级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本科人才队伍建设,本科教学体系基本建设,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深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打造“通识课程”、学科平台类、“专业课程”三大课程模块,着力构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信用体系改革,标准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专业发展、课程化教学建设工作,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国家优质工程项目43项,省级优质工程268项;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建立了学校、学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稳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从单纯为当地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转型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行业部门,办本科效益逐步显现。
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当地实际开展科研工作,符合办学定位的初步建设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平台。学校积极培育和扶持服务区域发展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机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升级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9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9项、地市级科研项目364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5项、横向科研项目190项、学校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5项;授权职务发明专利2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91项;出版246本书;发表学术论文806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944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41篇。目前学校设有教育部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基地分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4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校园共建4个研究中心,14个校级研究中心。拥有省级哲学社会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9人。
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服务定位趋于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现在,面向红河州产业发展需求,学校重点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与重点企业或产业园区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转移和应用,将学校打造成红河州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面向红河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学校重点支持越南研究中心、云南国际哈尼亚卡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滇南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积极深入政府、行业、企业,探讨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组织内外部力量,联合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充分发挥学校“智库”作用。同时,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化程度提高、放大、升级;非学历培训由红河州单独的师资培训发展为全省高水平师资培训,从单一教师培训到多行业职业培训,以企业为导向、政府、社会培训工作逐步扩大和深化。
国际办学:红河学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海外教育、合作办学、国际研究、汉语国际推广/汉语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学校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12个国家、80多所国外大学、中小学与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柬埔寨合作大学设立汉语中心;在越南太原理工大学设立学院,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海外办学项目;自2007年以来,全校20多个专业共1100余名学生参加“1+3”联合培养、国际课程学习、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海外实习及其他项目;努力发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言人才培训基地”和“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优势,培育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创造条件。最近几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开设越南语专业、泰国、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专业,大湄公河次区域基本形成完整的民族语言专业群体,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奠定专业基础。
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和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学校特色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国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本土、国籍、全球化、“应用型”办学特色,围绕学校建设国门大学的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发展少数民族节日公园、评选校园榜样等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开展以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团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活动,学术上、文体、实际的、以兴趣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体现“国门”特色、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上述编辑一共编了多少本红河学院的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