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点评

>

正文

河池学院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文/丁飞2023/7/4 12:20:16

河池学院基本招收全国第二批本科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河池学院是第二所大学。(自2015年起,广西第二批高考、三批次合并为第二批本科招生)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未将河池学院列为一二,文凭上只有本科和专科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河池学院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河池学院的一些简单介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毕业于广西宜山特区师范学校、柳州师范学院、广西河池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等办学阶段,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以宜山师范学校为基础”组建河池师范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河池市人民政府共建,以自治区为基础的办学体制。2011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资质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单位。2016年1月,学校获批自治区级全面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在,学校已具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578亩。教学楼总建筑面积36平方米.3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62.0100万,每个学生超过 1 个.4万元。165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训练室)197。藏书147.26万册(含电子书)。

学校历史悠久,丰富的办学经历,学科专业比较齐全,肩负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文学学校、科学、教育学,形式文学、科学、工程、教育学、艺术与其他学科协调发展态势良好。现有二级学院13个,教辅单位3个,50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律、教育学、文学、历史、科学、工程、管理、艺术等9大学科,化学和生物技术、教师教育、经济与管理、机电信息、文化创意与传播、数学与统计6大学科组。其中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学科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学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教育、旅游管理、环境工程、华文学校、体育、艺术为广西工程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专业是广西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和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专业,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建实训基地、广西少数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818人,其中专任教师605人,高级职称23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47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19人。183名外部教师。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教师、拥有广西高校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学生14088人,学生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19个省(自治区)、市政府)。学校和国外、15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招收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的学生。继续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项目建设单位,其中汉语言文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学为重点培育点。学校力争成为“十三五”期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扎根河池”,服务场所,草根,增强应用,开放合作,办学特色突出的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学校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特色学校、“文化铸造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型发展中、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学校所在的地方,产、学、研、用一体化、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河池、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家乡的“五村”拥有丰富的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健康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校合作平台;共建瑞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慧综艺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2项,市级项目547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07项(发明22项)、164 项实用新型、221项外观设计),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荣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银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了优秀的写作天赋、优秀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进行广泛的课程更换、学分转移、灵活的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导师制培训全过程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与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出路,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基于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过去五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根据壮族等少数民族生活编写、导演、表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的”、《白裤哥哥和黑黑》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美展一等奖。本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青春彩调音乐剧《刘三姐》多次巡演地区各地,获得社会好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珠漂流、滑板鞋多次荣获国家及地区比赛一等奖,截至 2019 年,朴笃珠共获得一等奖34项,央视报道、新华网等国内大型媒体持续关注。学校有64个社团,多彩校园文化,吸引凤凰网等重要媒体关注。

弦乐,火炬传递。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0年来,已交付超过5万个“应得的”、能够留下来、有用、干得好”专家,有耕种过的东西、范一平是著名作家,也是一批文学人才,还培养了“师德模范”蓝球等一大批党政领导、文化、教育、消息、出版等部门、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有力促进了桂西北地区经济、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2020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基础雄厚、知名的区域应用型大学,2021年至2025年,建设将成为特色鲜明的、坚实的基础、优势突出的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2026年至2035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坚实的基础、国内知名地区优势显着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对得起人民,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上述小编整理的河池学院有多少本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