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所大学。(笔记:2021年起,湖北一批本科生、两个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没有对武汉科技大学是一二进行分类,文凭上只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国家科技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在校友会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9位,湖北省高校排名第一。
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批准创办工艺学校,通过湖北中等工业学校、湖北甲级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成立武汉钢铁学院,开始本科教育。1995年,原冶金工业部所属武汉钢铁研究院、武汉建筑学院、武汉冶金医学院并入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成为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主要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划转机构。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一百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20万余人。一大批优秀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某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校有青山、黄家湖校区、红山校区,校园总面积 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26.1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7亿;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70本.56万册,电子书 100.60,000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超过6000名研究生。校园被湖泊和河流包围、美丽的风景,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以工作为导向、科学与工程的结合,工作、原因、管子、医疗的、艺术、通过、法律、哲学、艺术、教学与各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有20个师资队伍、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1个、18个硕士学位类别。设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第四轮国家级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居湖北省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矿山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3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22个)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特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15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实践教学平台;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1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及“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奖项。“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及科技竞赛并获得累计国际成绩、1600余项国家级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第67名。学校女子篮球队享有全国声誉,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冠军、CUBA 和 CUBS 冠军,培养国家队10余人、国家青年队成员。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首个国家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及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首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6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社会科学)成果奖130余项。2007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名,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员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专职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师资队伍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30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13人入选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6家名师工作室、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83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3人荣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海洋工程与应用性能用钢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先进耐火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和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刘刚、昆钢、中国第一冶金集团公司、中冶南方、武汉等30余家大型企业、宜昌、孝顺、黄冈、随州、湛江与省内外相关城市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碳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及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技研究院” ,与恒大集团共同创办“恒大管理学院”和“恒大足球学院”;直属三级附属医院一所、直属二级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惠家印奖学金设立、浦奈奖学金、铌钢奖学金、首届安全创新奖、辉龄奖学金、创泽创新奖学金、礼智77奖学金、上饶商会奖学金等20多项社会奖项和奖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荷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联合科研及其他交流合作。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等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布里奇波特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协办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来华留学生300余人。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德善知识、校训精神“崇实行浮”,积极传承“毅力”、承受重担、写实与精致、“内外”钢材品质,大力推进“向上向美”、溱湖文化,积极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上述编辑整理的武汉科技大学有多少本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