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学院一批本科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德克萨斯学院是一所本科大学。(笔记:目前山东已改为分段招生)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不区分德州学院是一级还是二级,文凭上只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德州学院的一些简单介绍
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面积2021亩,建筑面积68.20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2亿,藏书232万册。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6151人,成人教育在校生 12,920 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52人。学校成立以来,学校扎根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的沃土,吸收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的光环,秉承艰苦奋斗精神和励志教育精神,继续写作以教导和教育人们、创新发展新篇章。
区位优势
学校坐落于素有“神京门户”、“九大天衢”之称的德州市。德克萨斯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大禹留下治水、冬子读书桌、刘备演平远县、明清古运河、苏禄王墓等历史文物,董仲舒、东方朔、倪衡、窦建德、颜真卿、董兴、任继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德州是国家交通主要枢纽城市,京沪高铁等线路开通,也将德州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运河再次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山东德州支持京津冀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京津冀南部劳动力输送基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是山东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德州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国家生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一圈、一带、一区”覆盖德州市全部或部分地区,承担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现代农业示范区等52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丰富的区域资源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历史
学校成立于1971年,德州师范学院、德克萨斯高等技术学院、德克萨斯大学的三个时期。1971年5月,德州师范学院诞生于“文革”,经历一段艰难的旅程,在标准及超越中不断发展和成长。1997年3月,德州师范学院、德克萨斯教育学院、德州业余大学三校合并,德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开启全面教育之路。自1999年起,先后并入5所职业院校,应用型办学特色更加突出。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本科层次的德克萨斯学院,标志着学校从普通专科学校向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德克萨斯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同类院校之一、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09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查评估。2017年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首批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高端石油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山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主要的
学校现有23个学院,3个研究所,67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律、教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工程、农艺学、药品、11个管理学科。拥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省属高校重点学科、主要实验室、7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以文科为基础,以工程为中心,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学科体系。
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1636人,其中专任教师1306人,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987人,114 名教授,451 副教授,兼职医生、104名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泰山学者”3人、山东省青年科学技术奖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科学家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级教学名师6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首席专家3名、山东省理论拔尖人才“百人计划”4人。学校大力实施“天衢英才”工程,目前已介绍9人,其中,重点人才项目3个,泰山学者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着力建设适应办学特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教育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的本科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建设专业群4个、省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1个、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36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3项、省属高校教学改革项目31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我校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特等奖。在《2012-2019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现状数据》排名中,我校位居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一名,全国普通高校第103名,全国综合性高校第21位。
“十三五”以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84个项目获批,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751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5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131项专利获批。在大学生科技文化国际竞赛中荣获41项奖项,其中,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参赛学生连续荣获国际一等奖。3,820个全国竞赛奖项,山东省竞赛获奖3042项。批准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推进计划建设院校。获批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校努力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基础研究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研发能力。学校依托科研平台,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产生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比如生物物理实验室就有泰山学者和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山东有庆等20余名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高水平论文,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供体-受体”光电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4-2018年度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竞赛评价结果(本科)TOP300,德州大学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排名第234位。“十三五”以来,共主持垂直科研项目35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10项,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1160篇,其中,SCI、EI、社会科学索引、人机交互、CSSCI论文261篇。出版学术著作57部。获得各级科研奖励335项,其中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获批发明专利等212项。
服务社会
学校以综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报效国家、省、以城市重大发展战略为抓手,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强社会服务顶层设计和指导,《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德州学院”对接京津冀先后印发,《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德州大学服务新旧动能改造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德州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德州大学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德克萨斯州的一所、辐射周边的应用型人才输出中心、科技与智力服务支撑地、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地、高层次管理人才储备,地方党委和政府需要的新型高端智库,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协调促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积极推动本地化服务。“十三五”以来,学校与德州市12县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进行多轮集中对接交流;组织开展合作对接活动150余场;实施科研合作、技术服务、决策咨询、合作办学、文化服务、平台共建等地方项目280余个;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等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90余项;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社会服务平台80余个;新成立社会服务队伍70余支;集中组织农村科技服务、博士、文化下乡、公益演出等社会服务活动50余项;组织博士、教授进入企业挂职;开展各类社会培训3000余人次。学校以项目为抓手,依托平台,得到团队的支持,全面深化校园、校企合作,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教育扶贫、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外汇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英国、俄罗斯、我们、波兰、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18个国家70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学分互认、交换学位、科研、文化交流等实质性合作。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信用互认项目,选派千余名学生到国外(海外)院校学习、交流,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每年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深造、参观学校、参加学术会议,邀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团队等高端专家来校讲学、科研合作。形式中国马来西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易经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共建“中俄生物物理前沿跨学科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切斯特大学联合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作为山东省首批外事研发智库建设单位,被山东省外办批准为外事研发智库“德州东盟研究中心”。2019年将招收第一批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实现留学生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突破,在更高起点服务中国留学事业。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预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进入新时代,开始新的旅程。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面对创新驱动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将继续深化以学生为本、应用型的办学理念,继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以上小编整理的德州学院有多少所?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