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基本招收全国第二批本科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长春人文学院是第二所大学。(笔记:2019年以来,吉林省第二批本科生、三批本科生合并为第二批本科生)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没有对长春人文学院是一级还是二级进行分类,文凭上只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长春人文大学的一些简单介绍
长春人文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有两个办学阶段。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34年办学历史。国家杰出教育家穆书元教授任董事长,校长:卢英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洪政研究员任党委书记。
学校有、西良校区、双阳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初级学院12所,4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文学、法律、教育学、艺术、科学、工程、医学等9个学科。自2009年起,与东北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12314名本科生。
学校坚持以建设国内高水平民办大学为发展目标,秉持“成功教育”理念,其核心是立德树人,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培养健康的人格、独立思考、创新人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了“勤奋、开拓、自强、培养人才”的校训精神。
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理,组建了一支高学历的团队、以高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33人,其中专任教师69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54人,副高级职称213人;119名医生,442 大师;专任教师中,教授、53% 副教授,拥有硕士学位、81%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在师资队伍中,有一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补助、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土工省中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等院校春苗科研人才等。3人荣获“吉林大学科研春苗人才”称号,1人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新世纪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称号;全校现有博士生导师27人,31名教师受聘为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学校坚持推进特色办学,学校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成果丰硕。2017年获批吉林省立项建设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4个工程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6个优势特色学科。2018年12月,福利学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服务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学校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7个学科专业群。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高层次专业、省一流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音乐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组织申报的“综合材质画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实现了我校乃至吉林省民办高校国家艺术基金零的突破。过去5年,学校获批117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39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连续6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比赛中、省赛共获奖43项。全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排名,有3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6星专业1;18个专业跻身全国前10名,有25个专业位列全省第一。学校科研实力显着增强,走在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过去5年,共发表论文1315篇,出版学术专着、已编辑、包括翻译在内的各类书籍36本,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项,获批省部级项目232项。已获实用新型等70项专利,46项软件著作权。拥有1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学校把国家发展的需要作为历史使命,中国福利教育首创。2008年,中国社会化养老东北教育基地落户学校。201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福利院,开设福利方向本科教育,投资建设先进设备、功能齐全的福祉实验大楼;学校制定《创建福利事业规划纲要》,福利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会化养老培训基地、福利从业者培训基地、社会化养老培训中心与文化传播“六位一体”养老商业模式。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列入国家“双万计划”并被评为吉林省一流本科教育专业;“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同年9月,全国首个“护理及护理教育实践基地”在学校成立,在解决老年人健康、护理等方面,已采取实质性和关键步骤。2020年,学校参与吉林省新型基础设施“761”工程实施计划,依托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的5G传输技术,承担“吉林省(通化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重点专项及建设。现在,学校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福利养老事业发展的“智库”、“智库”和“人才输送基地”,初步形成“医养结合”、“医养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走在全国高等教育、卫生福利人才培养前列。“福利学”成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22年,学校被认定为吉林省“休闲健康”现代产业院校协作龙头高校,提升福祉特色品牌影响力。学校是省内唯一一所承担“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的民办大学。
学校自成立以来,高举国际化办学旗帜,扩大教育开放,与世界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办学,不断拓展合作沟通渠道,先后与日本、我们、俄罗斯、韩国、新西兰、与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采用“3+1”、“2+2”方式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优秀毕业生可出国留学“学士、硕士”。学校还引进国外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教科书、教学法,引进优质外教资源和高水平外籍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已聘请外籍教师150人,一批外籍教师荣获吉林省“长白山友谊奖”、“优秀外籍专家”称号。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具有出国留学资格的民办大学,学校坚持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的留学生教育,形成了训练特征。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国际学生来学校学习汉语,学校教学科研融入国际教育元素,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最近几年,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奥运会和亚运会志愿者涌现、“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百强大学生”、“吉林省最美抗疫志愿者”、“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好人”、“长春市文明大学生”等典型。2018年,两名学生首次代表吉林省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健康与社会关爱”项目比赛荣获前10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自2006年起,应届毕业生考研比例始终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自2008年起,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曾执导《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的2008届毕业生文牧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知名青年电影导演。媒体广泛报道的全国百强志愿者、2012届毕业生梁庚的事迹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志愿援藏2017级毕业生于洋当选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建校34周年,47000余名学子毕业走出校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学者、老师、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者。
学校整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荣获陈香梅教育科学文化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奖。2011年,参加全省社会组织综合评价,名列最高级别5A级社会组织榜首;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2007-2010,中共长春市委员会、被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被中共长春市委评选、市政府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2011年起学校被长春市委评选、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学校党委三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9月,学校被长春市委授予、被市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18-2020,学校连续多年荣获长春市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原创话剧《郑德荣》被评为“全国第一批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产品推广行动计划》。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荣获全国党的建设标杆院系支部。跻身全国独立学院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东北地区前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校创始人、董事长穆书元教授荣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创业进取先进个人”称号;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创业先锋”、“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砥砺前行,开始新的旅程。面临学校更名新机遇,2021年,学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力争30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民办东北人文福利大学,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
上述小编整理的长春人文学院有多少本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