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点评

>

正文

西华师范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文/徐慧琪2023/7/10 14:35:53

华西师范大学在四川既有第一批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目前尚不清楚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流大学还是二流大学。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没有区分西华师范大学是一级还是二级,文凭上只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关于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大学。学校成立于1946年,国立东北大学,起源于抗战时期。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大学迁址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搬回沉阳,在川北有识之士的倡议和川北三十六个县十个盐场的支持下,依托东北大学四川师生,在三台原址创办民办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业技术学院与著名墨家专家吴飞白先生创办的西山书院共同创办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往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与川东教育专科学校(原乡建专科学校)合并、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设立四川师范大学。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58年升格为南充师专,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大学”校名,2003年更名为华西师范大学,积累形成了“勤、实际的、奉献、创新”座右铭。

学校成立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教学报国、培养人才,坚定不移服务民族复兴和地方建设;始终坚持铸魂励学、栽培,坚定不移服务基层教育和基础教育;始终坚持严格学校管理、严谨的学习、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坚定不移继承和发扬办学精神;始终坚守一颗心,一颗心、一起工作、共谋发展、争创一流,坚定不移谋划推进学校强校事业,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优秀教师培训计划、第一批公费教师培训项目,是四川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是全省第一所获“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拔基地”的省属高校。现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学科、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拔人才的好地方”。

学校学术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的鲜明特色。共有81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教育学、科学、工程、农艺学、管理、经济学、法律、艺术等10个学科。生态、政治、华文学校、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中国史等学科在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管理学科群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四川省高校中唯一入选全省第一批马克思主义重点学院的学院。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6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拥有省级社科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成立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子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子保护示范基地等9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大学科技园及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等科技转化和社会服务研究机构。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著名墨家专家吴飞白,郑林川,著名古代文学专家、周旭白、付凭祥,史学家赵禄甫、龙贤昭,李耀先,余泽生,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创始人胡锦初、以我国隐翅目植物分类学专家郑发科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学校拥有教职员工25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800余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千人计划”、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拥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杰出人才荣誉称号100余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名师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良好的社会信誉。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超过30,000名外国学生。学校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400余项、省级以上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特色专业7个、5个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1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个国家优秀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三五”教材一本、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366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3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70年,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层次、类型人才近35万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服务地方建设成效显着。“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40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方县政府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手稿整理》、纪事与综合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7项,省部级项目27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844篇,其中SCI(Chemistry)收录论文723篇、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前1%,学校在2020年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居内地大学第160位),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632篇;出版学术专着250部。国家的、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奖、48项科技成果转化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项国家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

学校坚持开学,广泛的对外交流。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市等地方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其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千叶大学(ChibaUniversity)、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包括台湾师范大学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进行各种级别的、各国学术研究交流、教师互访、学生交换项目;在巴中、德阳、营山、南充等地设立附属中学,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与成都实验小学等四川省14所名校合作共建小学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风桐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机构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多次领导和承担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国家调查研究项目;与地方政府沟通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方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深度合作;投资建设中国唯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节点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与其他天文研究机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学校环境优美,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北湖、华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纸质图书超过300万册,超过 400 万本电子书,75个中外文数据库,收藏古籍5600余种、超过74000册,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免费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大力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359”战略,为建设师范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四川教育“繁荣之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上述编辑整理了多少本西华师范大学的书籍?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