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基本上是全国第一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大学。(笔记:2018年以来,天津市一批本科生、两个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分为A、B 两阶段)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未将天津中医药大学列为一二,文凭上只有本科和专科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些简单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行列。2020年,学校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大学。2022年,学校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国际中医药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席单位。
学校设有静海团泊校区、南开玉泉路校区。主校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色、中药草木为象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101人,4019名研究生,559名外国学生。全校(含附属学院)现有教职工3967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兼职1人),中医硕士2名,国家级名中医5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拥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国模范教师、拥有一批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两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创新团队、2个传承与创新团队。
学校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疗的、原因、艺术、管子、工作、多学科教育协调发展,本科专业共31个。拥有国家中药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和针灸推拿2个国家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 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天津市一流学科2个,天津市3个顶尖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服务业3大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药店、3个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药、药店、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A-,中医及中西医结合B+;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建筑面积约55.51万平方米,准备床位4005张,拥有5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在,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强医院、国家省级示范医院、全国人民放心示范医院,它是国家中医针灸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层次人才综合基地、国家中医急救医疗队和防疫应急医疗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天津市中医中心。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天津市中医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第四附属医院是国家重点中医特色医院项目单位。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认真落实“立足本”,积极推进“四个回归”,以“六创一争先”计划2.0 作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医+”、“+中医”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努力开创以质量为内涵的高等教育新局面。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特等奖1项;拥有9个国家一流专业,7门一流课程,杰出医师(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3个,教育部中药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1中医药现代产业学院;“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1个“新文科”项目;拥有3所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荣获全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专业赛道金奖2枚。
学校拥有国家中医针灸医学研究中心、中药成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中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医药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医海河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实验室2个、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智库——中医药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医循证医学中心、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中风)、2个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及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继续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近三年新增纵向横向专题1100余个、研究经费7.7亿元。
这些年来,学校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名;省部级科技重大成果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0余项科技奖励。聚焦“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新要求,实施“优势互补,合作研究,关键突破,“全面提升”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尤其是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独创理论、方法和技术策略,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完成天津市30余个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中药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形成中药大品种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着增强,建立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参与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
新冠疫情期间,学校科研团队与京津冀、武汉科研、医疗单位合作,协调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国内率先完成新冠肺炎大样本中医证候调查研究及药物筛选研究;制定全程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承担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制定首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率先完成数十个中成药的临床评价研究;研制出中药新药“宣肺败毒方”,列入国家推荐“三药三方”,完成新药研发并成功转型;开发“清感饮”系列茶药并在天津医疗机构使用。张伯礼院士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成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以中医药涉外教育为特色。国际教育学院、交流与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加上国际中医药学院校名以来,深耕中医药国际教育30年。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席单位,组织研究制定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学本科生教育标准(Pre-CMD)已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成为全球首个中医教育国际标准。制定《世界中医学核心课程》和《世界中医学核心课程大纲》,《世界中医核心课程教材》编写,阐明了世界中医药的专业内涵,规范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是教育部“助学基地”、教育部、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特色建设单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医药与对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被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荣获“2019年度优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业务创新示范案例。学校是教育部“中非大学20+20合作计划”项目中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2008年,学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科大学孔子课堂,2016年,泰国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健康领域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心”、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策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坚持“德育先进”的办学方针,“传承创新”校训,以“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同步发展,以品质求内涵,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发展方针,与“做精药,强化药剂,修读健康相关专业,“大社会服务”是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上述小编整理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有多少本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