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网,一起奋斗一起拼搏。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点评

>

正文

甘肃中医药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文/徐慧琪2023/7/3 17:40:39

甘肃中医药大学双双迎来甘肃第一批招生和第二批招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级大学还是二级大学并不容易界定。

“几本书”是一个相对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而言的概念。教育部门不区分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二,文凭上只有本科和专科学历,这只是民间说法,几所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一些简单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大学、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改革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训机构、中医药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成立藏医学系,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学院整体合并;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和平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逐步完成教学、行政的整体搬迁;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查评估。40年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学校实现了“提升办学水平”和“拓展办学空间”两大目标。

学校现有和平校区、五里铺校区、定西校区、甘南校区四个校区,形成“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四个校区的功能布局如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成人继续教育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民族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校本部所在和平校区占地1050亩,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家住甘肃省省会东门,东晋龙游第一名山兴隆山,西边是金城的钥匙皋兰山,南斜至钟灵毓秀观塘沟,连接连霍高速,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面对滔滔黄河,毗邻所有学校,人类的精神是永无止境的,特色医学教育。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个性化培训与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着力培育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医疗健康服务发展所需的应用类型、适应中医药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和外向型人才。

校本部设有20个教学机构,4个直属机构,3个研究所。有直属附属医院3家,8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25个实践教学基地(含附属医院10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0个,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市政府)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194人,其中,本科生11863人,1866名专科生,1306名研究生,96名博士生,103名外国学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758人。拥有中医硕士1人,国家级名中医3名,双聘院士3人,岐黄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61名,448名研究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3人荣获“甘肃省中医名医”,11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6人荣获“甘肃大学教学名师奖”,12人荣获“甘肃省园丁奖”,26人荣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育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当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6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入选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现有药物、科学、工程、经济学、管理、教育学、文学等7个学科,其中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12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9门,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27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7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8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术水平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培养大学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权利。拥有省部级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研究三级实验室,6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新增2个智库。

学校是甘肃省第四次全国中医药普查试点工作技术支撑单位、甘肃省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牵头指导单位、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标准制定牵头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常务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敦煌医学研究与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目前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达70余种.153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超过60万册,线装古籍集2.3809万册,外文书籍2.956万册,纸质期刊 4.327万册;拥有各类数据库49个,电子书74.90,000 种,18,772 种电子期刊。过去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732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78项,获得32项国家专利。出版学术专着、教材533部,发表学术论文2164篇。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初级卫生》三本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学校直属医院院内准备122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本着“文化第一、医药互促、强化身份、实体合作”理念,坚持用文字带药、以药服药、医药带来生意、一步步、稳稳当当,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西部地区交流发展,与俄罗斯等国共建8所“杞黄中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匈牙利、与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中医研讨会、中医实践与中医理论研讨会,开展中医培训、文化推广及义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工作者。每年选派教师出国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接待多批国外(境外)大学、卫生机构来访代表团,不定期邀请国际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加强学术交流。吉尔吉斯斯坦招募、俄罗斯、来自乌克兰等8个国家的103名留学生在校学习。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甘肃本科录取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秀研究生和长期在甘肃留学的留学生。“走出去”与“请进来”同时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秉承“勤奋、严格的、继承、创新”座右铭,始终倡导“仁爱、勤奋、和谐”,育人理念从玉如玉成”,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旗帜鲜明,确保办学正确方向、坚定不移确立改革创新导向,建立规章制度顺应依法治国潮流、打造坚强团队,把握创业方向、夯实基础,始终聚焦基层导向、严格踏实确立作风建设方向。坚持“培养优秀人才成为共产党员”,培养共产党员岗位模范的“双培养”目标,深入推进覆盖教学、研究、医疗的、管理服务领域“杏林先锋队”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中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汇报、考核评价和厅级干部“三报”制度,开展“党员组织生活主题项目立项”活动,注重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使之成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千万工程”,建立组织、文化环境、学风建设、科技活动、网络位置、社交实践、志愿服务七个教育平台,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学术节、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等活动品牌,开展“经典医书歌唱比赛”等一系列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和“中医进社区”等具有中医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及附属学院工会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锦绣添香中药保健香囊”项目,荣获省级金奖、国家铜奖。

面对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甘肃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立人之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关键,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保障,坚持“立足基础”,推动“四个回归”,实施质量、特色学校、学校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开放生活学校发展策略,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努力实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显着提升,重要区域、重点项目实现新突破,学校各项指标显着提升,部分指标进入全国省属高校和中医药院校前列,学科布局更加优化,专业建设特色更加突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用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建成环境整洁优美、人文特色鲜明、充满大学精神的校园,拥有学生万余人、数千亩土地、数百位名师、名医,打造“五个重要基地”(: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研发和转化基地、重要的中医医疗保健基地、重要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和重要的对外合作交流基地),建设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开放中医药大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上述编辑整理的甘肃中医药大学有多少本书?对于考生和家长,希望对考生填写申请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大学和专业有任何不满意,可以下载“蝴蝶志愿者??App”,里面有各个大学的详细信息。

© 百分网 17180.cn | 吉ICP备2022003481号-3